日拱一卒,日有所获
——2023届数学高三一轮复习学习指导
主讲人:尹华章
高三数学学习不同于高一、高二阶段,我们要对所学知识做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复习,课堂教学将由单纯新授课转变成复习课,因此,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我们老师希望学生,每天制定并完成一个小目标,日拱一卒,日有所获。一轮复习要强化大家对基本知识的理解,无论是重要概念,还是基础原理,不仅要知道它是什么,更重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、如何运用,要用理解记忆代替死记硬背。一轮复习还要提升我们学生的审题能力,训练应试能力,面对考题,不仅要想到教材的知识点,而且要会分析条件,站在命题者的角度,审视试题考点,对接所学知识,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一、回归课本,注重基础,重视预习。
回归课本,学生要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,完成创新设计每节的知识梳理,确保数学基本概念、定义、公式等牢固掌握,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数学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,提前梳理教材,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,重视对教材基本概念的理解,基本公式的记忆,通性通法的掌握,充分认识知识的生成,发展,应用的过程。
最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,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,所以我们要注重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,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,淡化特殊技巧。
到高三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,复习课的容量大、内容多、时间紧,要提高复习效率,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,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经。通过课前预习,学生要能检测出自己知道什么、什么不知道,因此上复习课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,听课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了,现在我们学生手中都有复习资料,在教师上课之前,要把创新设计考点例题做一遍,在做题中发现难点,这就是听课的重点,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的旧知识,可进行补缺,以减少听课中的困难,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提示,做好笔记,做笔记不是记录,不是复印,而是将听课的要点,思维方法等做出简单扼要的记录,以便复习、深化、思考。
二、多动脑,多动手,想方设法提高运算能力。
数学运算能力是指能根据要求处理、解析数据,能根据条件,寻找与设计合理、简捷的运算途径。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,高考数学综合运算能力的考查有加大的趋势。
基础计算,是指加减乘除运算,乘方开方运算,整式分式运算,指数对数运算,三角运算等等,这是运算能力的重中之重,是基础中的基础。
技巧运算,主要指利用性质简化运算,还有一些放缩计算,一些具体结构的转化和处理技巧。
公式应用运算,解题过程中有大量结合公式、定理、定义、规则进行的运算,这主要涉及对其本质的认知和掌握。
过程计算,是公式应用计算的升级,指在解题过程中,技巧计算需要考虑各种相关因素,比如设元的选择,分类讨论,进而梳理一个完整的计算过程。
我们要提高运算能力,要把基础性计算与技巧性计算想结合;一定要限时训练,在训练中要不断总结算法与算理,提升准确计算、估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。抓典型知识进行专题训练,将同一数学知识,同一数学问题集中一起进行训练,通过类比来提高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。要通过计算能力,不要抱着一次搞定的思路去训练计算,它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。
为此我们学生要准备好三个本子:一是知识点笔记本:一些好的知识点,重要的、你不知道的、归纳精妙的,都可以记载下来。二是错题本:把第一轮复习里,出现的错题,用心的整理,按四个步骤去整理(原题、错误解法、正确解法、反思领悟);三是好题本:把遇到的一个经典题、例题、习题、好题、甚至弄懂了的难题,分类记录下来。
三、以平常心认真对待平时的检测
每周限时训练、周测考试,是对自己这段时间复习以来,最好的检验,也是考试能力的一种锻炼,必须认真把握和备考,不打无准备之仗。平时训练以基础为主,不求难、求偏;一轮复习期间,要注意字迹,即使在平时练习时,字迹也要工工整整,这样能为考试带来更高的分数。
温故知新,懂得取舍:将所做过的模拟题、真题重温一次,对每一道题进行逐一分析。100%会的可以暂时放在一边,100%不会的可以稍后学习,重点放在模棱两可的题目上,如果能把这部分做到100%会做,成绩就会大幅提升。如果不想拿满分,就不要把重点放在最后一题上,即浪费时间,又容易丢分。
保持题感:熟能生巧的道理大家都懂,三天不练习就会手生。重复重复再重复,复习复习再复习。当觉得自己某些知识不会或者是有犹豫的时候,证明还是没有掌握好,此时,要做的就是不断的重复、不断的复习,这一点没有捷径可走。数学是一环扣一环的,所以,一轮复习中,每一个环节都不要留“尾巴”。因此每天保持适量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,现在中午加时训练,决策很好且及时,这样可以把握基本方法,熟练基本技能,训练解题速度,提高解题准确率。
四、关注高考题,要特别重视教材新增知识点和教材上的典型例题习题。
教育部考试院对2022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的评析:
2022年高考数学依据课程标准命题,深化基础考查,突出主干知识,创新试题设计,加强教考衔接,发挥高考试题对中学教学改革的引导和促进作用;
数学试题加强学科核心素养考查,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,深入考查关键能力,优化试题设计,发挥数学学科高考的选拔功能,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。
从2022年数学高考题来看,加强了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,设计条件或结论开放,解题方法多样,答案不唯一的试题。实质就是增加了难度。
我们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历年考题找共性;研究近年考题找趋势;研究相同考点找规律;研究不同考卷找特点。无论教师和学生都要深入研究高考试题,领会高考试题的设计思路和考查意图,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与不足,变革教学与复习,由备考应试转向提升素养。研究高考试题就是与命题专家对话,高考试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,认真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找出命题的轨迹,从而把握高考试题难度很有必要,在高考改革稳中求进的背景下,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以及如何有效考查等意图,都已经体现在高考试题中,这是高考命题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。
2022年10月18日
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学科思维
——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
主讲人:邓付平
一、高三化学复习总体安排
复习轮次
时间
功能与定位
一轮复习
2022.7-2023.2中下旬
夯实基础,不留盲区;全面梳理知识,构建知识网络;培养学科思维,提高学科素养
二轮复习
2023.2中下旬-2023.5月上旬
专题复习,对重点、热点、难点知识专题突破,熟练掌握方法与技巧,进一步提升能力
三轮复习
2023.5月上旬-高考
规范训练、强化训练、掌握应试技巧、调整应试心理素质、查漏补缺、回归课本
二、理顺知识脉络、构建知识体系
从表面上看,化学知识繁多,好像杂乱无章,不像物理、数学知识定律化、公式化,好像规律性强,几个公式就能解决所有问题。其实化学知识有内在的体系,知识间有联系,只有我们找到化学知识内在联系,用内在联系这根线把碎片化知识穿在一起形成知识串,再由不同知识串交织在一起形成知识网,即知识形成体系,那么知识形成有机整体,牢不可破。
化学学科的核心任务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、性质与变化、应用与制备,而三者之间关系就是决定和体现关系,应用和制备是化学的价值所在,也是化学学科的终极目标。三个板块各自又有自己子知识体系。总体上,上述关系图能将所有化学一网打尽。
三、牢树化学观念培养学科思维
认识、学习化学必须树立以下几个观念:
1、微粒观
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,构成分子的原子存在微观空间位置关系,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微观粒子重新组合。
2、变化观
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,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任务的核心之一,化学变化创造新物质、实现能量形式转化。
3、守恒观
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,元素质量守恒、能量守恒、电子得失相等
4、平衡观
物质发生反应有一定限度,存在平衡;当微粒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时,使能量最低,从而形成化学键;当杂化轨道上的电子排斥力达到平衡时,使体系能量最低,从而具有相应的空间位置关系。
5、哲学观
(1)量变引起质变
元素周期律,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小,非金属性逐渐增强,由活泼金属过渡为活泼的非金属;同族元素,如VIA族,随着原子序数递增,由非金属氧最终变为金属钋。
(2)强与弱相对性
氧化性、还原性强弱关系:
K、Ca、Na、Mg、Al、Zn、Fe、Sn、Pb、( H )、Cu、Hg、Ag、Pt、Au金属性减弱。
K+、Ca2+、Na+、Mg2+、Al3+、Zn2+、Fe3+、Sn2+、Pb2+、(H+)、Cu2+、Hg2+、Ag+ 氧化性增强。
电离与水解强弱关系:弱酸、弱碱电离难(易),电离出的离子反过来结结合H+或OH-生成弱酸、弱碱就容易(难)。
酸碱中和与盐类水解关系:中和容易,则对应盐水解难,酸碱基本上不能中和,则对应离子发生强烈双水解。
(3)辩证分析问题
客观事物是复杂的,对于化学反应来说,有时影响因素不止一种,且影响因素是对立矛盾的,那么处理时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。比如:一些竞争反应,有的是放热、有的是吸热,或是有的正向是气体体积减小、有的是气体体积增大的,改变温度或压强,最终对反应影响的结果则看实际情况,结合反应原理进行解释。还有CaCO3与盐酸反应,而CaCl2不能与CO2反应,则要从弱电解质碳酸的K和难溶CaCO3的KSp的角度解释,也即平衡移动来认识。
四、构建认识模型掌握科学方法
化学的一个核心素养: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,有些化学知识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定模型之上,因而建立认知模型是学习化学方法之一。比如化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认知模型如下:
1、化学性质认知模型
对于庞杂的无机化合物,怎样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呢?可从三个方面突破,一是看物质类别,物以类聚,同类物质具有相似性质,即共性;二是从价态角度,即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看;三是从元素周期律角度与其他同族、同周期元素对比。
2、电化学认知模型
电化学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时,电能和化学能间相互转化。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条件以及工作原理都有固定模式,比如工作原理包括:电子流向、两极反应、离子运动,无论什么样的电池或电解池,其工作原理是一样的。只要熟练掌握其工作原理,在联系具体电池(或信息),就可解决相应的具体问题。
3、平衡认知模型
中学阶段学习了:化学平衡、电离平衡、溶解平衡、水解平衡,它们共性有:①平衡的建立与过程无关,比如不同平衡状态比较,就可改变一个条件,实现一个平衡转化为另一个平衡,在平衡移动中比较物理量变化,②平衡移动都遵从列夏特列原理,③都有平衡常数,且只受温度影响。
4、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
结构决定性质,这是化学最基本的认知模型,对于无机物性质则从原子结构、分子结构、晶体结构来认识;对于有机物则从官能团入手,有的是官能团直接参与反应,也有的是受官能团的影响,导致附近的氢原子活泼性增强而参加反应。
五、化学复习之旅习惯方法必备
1、夯实基础 注重细节
基础包括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、基本化学思维,而这些都蕴藏在课本中,所以一轮复习,要对课本重视,对课本资源再利用。教材是大家学习化学知识的起点和窗口,教材中知识板块很多,功能不同。学会看课本,先看、在想、后悟,看是表层,想是深入,悟则是升华。夯实基础最忌好高骛远、眼高手低,也不是炒现饭,是在熟悉中深入、系统、延伸。
细节决定成败,治学贵在严谨.化学细节体现在字面文字含义,比如不写错别字,如:坩埚、容量瓶、酯化反应、天平、砝码等;定律使用前提,比如22.4L/mol,必须同时具备标况、和气体两个条件;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不能混用,结构式和化学式、结构简式、电子式不能混用,价层电子排布式和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不能混用,方程式中沉淀符号、气体符号、反应条件不能缺,热化学方程式中标明状态等等。注重细节最忌粗枝大叶、丢三落四。
基础知识和细节是学习的两个基础性任务,重在平时中落实,不是一日之功。
2、以课堂教学为主 以自己计划为辅
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做好公转,以自己学习计划为中心做好自转。课堂上,提高专注度,认真思考、积极回答问题,与老师教学达到同频共振,同时做好笔记,提高课堂效率。一定纠正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偏差,重视课堂教学。
课后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,然后做个性化的学习,如:归纳整理,钻研质疑,回忆玩味,瞻前顾后。个性化的学习是创造性的学习,是在老师教学基础之上的深入和延伸。
3、交融三条复习线 整体与局部协同进行
目前化学复习有三条线:方程式书写、周综合测试卷、一轮章节复习,一轮章节复习为主线,其他两条线为辅线。
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的基础性知识,是化学实验、化学原理、计算的基础,是化学核心基础知识之一,每个化学方程式背后均可有一个故事(可出一道精彩的试题),每日一写,时间不过三分钟,日积月累,能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。而所写的方程式可用来背诵,或作为资料来查阅、参考。
周综合测试为限时训练,能整体感知化学知识体系,热点知识、主干知识,训练答题习惯,熟悉答题模板,精练表达能力。
逐章复习,知识再现,打破壁垒,形成知识体系。
同学们,方法的前提是勤奋、执着,只要你执着,有拼劲,困难会为你让路,坎坷会被你踏平,沟壑会被你跨越!
同学们,高三是一座炼炉,它将除去你的浮躁、胆怯、懦弱、粗心,调整你的个性与压力,增强信心和韧性,百炼成钢,经历高三磨炼,你们不仅会金榜题名,更将书写一中新的辉煌!
2022年10月18日